我来自河南焦作,从小就有一个功夫梦,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武术传承者,虽然由于家庭的原因一直未能如愿,但习武的心志却丝毫未改。上大学后开始四处打听咏春拳大师,也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咏春拳,但始终没有找到心目中理想的师父。直到大四下学期毕业实习期间,一次偶然的机会,我在中央电视台《流行无限》节目上看到李恒昌师父的专访,虽然说不清为什么,但我心理很清楚自己找到了方向,李恒昌师父就是我一直苦苦追寻的师父!随后我想方设法找到了师父拳馆的联系方式,毕业实习一结束,直奔深圳拜师学艺。
如今到师父的哲拳国艺深圳馆学习咏春拳一个多月了,这段时间里跟随各位师兄师姐一起学习了咏春拳第一套入门拳法—小念头,还有本体系“正形”阶段的日字冲拳、单黐手、分手、双黐手,进退马等内容。
初识咏春,力量来自于放松。
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,我慢慢的发觉咏春拳并非原本想象的那样有力量就行,更没有必要像去健身房一样练就一身硬梆梆的肌肉。咏春拳的力来自大地,力从地起。想要做到力从地起,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懂得利用身体结构,而局部肌肉的僵力会导致我们找不到结构的感觉,只有放松,用最小的成本锁定关键的骨架关节,才能体会到整体合一、力从地起。由此,我想到师父让我们以放松的状态练习小念头,该是有让初学者更好的提炼整体结构这个原因。如果刻意强化肌肉力量训练,习惯以肌肉力量去获得成功,虽然容易有满足感,却会导致忽略了更为强大的骨骼结构和大地的力量。
初识咏春,始终要有进攻意识。
在这里学咏春拳,目前我听的最多的概念大概就是“向前”,我的理解就是进攻,只有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。虽然咏春拳也有后退的步法,但看似后退,实则以退为进,因为退都是用来攻。在和师兄们练习双黐手的过程中,慢慢懂得只要双方一搭手就要有向前的意念,时刻准备去进攻,而不仅仅是做个表面的样子。双方“向前”彼此之间才会有压力,(当然还有路线方面的观念)才能成为争夺和对抗,否则练出来的东西也是虚假的,没有任何意义。
初识咏春,没有绝对的标准。
本体系咏春拳第一阶段为“正形”,开始学的时候只是照着师兄的动作一起做,学习了几天后,记住了大致的动作形态。然而标准动作是什么?师父没说过,师兄们也没说过,我开始迷茫了。以前一直觉得学习咏春拳,从一开始就要清楚的知道每一动作的要领在哪里,标准的动作又是什么样要求。随着进一步的学习,我开始慢慢明白,其实很多人跟我一样想错了。我们习惯把“标准”当成最高的,努力去达到“标准”,然而,所谓“标准”只不过是最低的,换句话说,“标准”是用来超越的,不是用来达到的。而且,追求标准就难免要带上量化的观念,事实上世间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,人的动作和思维更无法量化,所以咏春拳给我们的是法度而不是标准。掌握一个法度,不同的人,不同的环境都可以灵活调整;按要求做一个标准,只能给自己最大的束缚。“做咏春拳的主人,而不是咏春拳的奴隶”—这是真道理!
咏春技法只是咏春拳的一部分,更重要的是咏春拳中所包含的哲学思想,相信大家从师父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技法本身,更重要的是其中所蕴含中国传统文化。为了更好的学习咏春拳,我觉得平时可以多看一些中国古代哲学典籍,学习,并且爱这份文化,会对我们理解拳法中的哲学思想有所帮助。一个伟大的武术家,不仅仅是因为技法高超,更重要的是其思想深邃。
还记得刚来学拳的时候,师父问我们为什么来学习咏春拳,有人是为了锻炼身体,有人是为了防身自卫,我是为了传承。如今的国人最缺的不是物质,而是精神内涵、文化根基,原因不在于他人,是我们自己不重视,甚至轻视、贬低,致使文化流失,传承断层。作为传统国术的传承者,应该有大国意识,济世情怀,更要懂得责任担当。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年代,更要多一份纯粹之心,多一份热爱之心,多一份传承之心去学习咏春拳。
哲拳国艺—通过学习咏春拳明理修身,传承国术技艺(我个人的理解),这个过程是我们不断提升技法的过程,也是学会立人的过程。
我非常庆幸,得遇明师,找到了自己的方向。我选择了咏春拳,咏春拳也一定会选择我。
今后,咏春将与我为伴,潜心学拳,终生不悔。
全国热线:177 2775 9487
国内邮箱:cn4000018135@126.com
香港电话:+852 24010000深圳:罗湖区 深南东路 3020号 东门百货广场大厦 东座1713室
电话:133 1697 7780
佛山:佛山市大沥盐步穗盐西路43号佰德广场2栋514 电话:177 2775 9487